shi zhao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维基百科受累于其自身的成功?

于 09-9-26 通过 译言-电脑网络 作者:jokeprms

原文作者:Farhad Manjoo
原文链接:Is Wikipedia a 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
译者:jokeprms

维基百科受累于其自身的成功?

回头看看,以前认为维基百科将永远一帆风顺的想法是太天真了点。2001年的时候,一切与网络有关的东西都在疯长。维基那时刚刚起步。它这种靠网友增添词条的网络百科全书,内容是以指数级增长的。就是在2年前,维基每天增加的条目平均起来也有2200篇。20079月,维基的英文版词条数冲破2百万大关,20098月更是达到3百万条之多。历史上汇集知识最为丰富的百科全书是600年前中国的永乐大典,而维基已经将其甩在身后(至少根据他们的条目数来说是这样)。

然而早在2007年,某些不寻常的迹象已经显示出来。维基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大家忽然发现很难再去增加词条;或者去修改别人的错误;也很难在已有的页面上增加自己智慧的闪光。加州大学Palo Alto研究中心的一位计算机专家Ed Chi,他实验室曾对维基进行过广泛研究,对于这个,他说:“当我们刚刚注意到的时候,我们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当时,维基在20073月,参与者达到820000的最高峰。网站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人参与进来。 Chi说,“到了2009年年中,我们才意识到那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了。网站的成长速度大不如前。某些不寻常的东西确实发生了。  

是什么阻碍了维基的成长?作为一个少见而且极有价值的案例,维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遇挫,这又能给我们何种启发?当然,这个网站可能有其局限,尤其是它走入所谓的“众包”这种形式以后。众多志愿者运营着这个网站,其中的1000来个编辑又决定了最后呈现在大众面前是什么样子。现在这些“维基人”,尤其是编辑们,已经开始自我反省。网站发展减缓的同时,有新的数据表明核心参与者们也不再热情如昔。这是有背于维基的一贯理念的。再比方说女性在参与者中,仅占了13%的比例。今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年度会议上,大家激烈讨论了成员构成以及用什么方法吸引更广泛的参与者的问题。

同时,志愿者们也一直在试图提高维基的客观性。少数人在上面造谣生事,很大的破坏了维基的名声。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记者John Seigenthaler在他提交的维基词条上,对两位肯尼迪总统的遇刺事件作了颠倒是非的描述。现在维基已着手一项大的改进:对于与当代人相关的词条,他们会作一定的控制或修改。而在过去,仅仅是与奥巴马这样的高层人物相关的内容,才会有禁止匿名发表这一限制。维基的负责人说,按照新的计划,以后人们可以随意在维基上增加内容,不过,只有经过管理员的审查以后才会显示出来。运作维基的是一个叫“维基基金”的非赢利机构。其发言人Jay Walsh说:“有关于当代人的资料和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设法变得更公正,更准确,以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而这又恰恰是维基的两难选择。Chi的研究表明维基正因为混乱无序所以欣欣向荣。越是放纵自由不加管制,越能吸引坚定的志愿者不断增加文献内容。而过去几年里,维基为了追求准确与公正而加强了控制,这样造成了某种官僚作风。Chi说,如果对准确与公正的追求确实变得很重要的话,这种官僚作风可能也是不可避免。但是,谁愿意参加这种官僚主义充斥的项目呢?

还有一种温和的解释:维基的衰退只不过是知识和信息量超速膨胀,达到一个量以后自然会平缓下来。初期的时候,人们很容易为它增加内容。到了后来,从美国各城市里的历史故事,到世界各地物种的分类,以至每一个女歌星的个人资料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被人添加上去了。这时候,你还能期望别人增加什么东西呢?可能只剩一些深奥的专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编写往往只是一个疏理性的工作,只要修改一下格式或增加可读性就可,吸引不了多少人去做。

Chi认为还有更严重的事情要发生:网站最初的那一套生态系统将会崩溃。维基的自愿者们就像一窝兔子,他们在广阔茂盛的草地上自在生活。初期的好日子里,他们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然而兔子越多,要吃的草也越多。终于达到某一个数量以后,草地完全被破坏,兔子的数量于是锐减。

草地为兔子提供青草;维基为参与者提供某种成就感。维基基金的执行总监Sue Gardner说:“如果你第一次在维基上新增内容,想到这些东西会实时展现在3300万人面前,你会感到非常快乐。”维基开始的时候,每一项新增的内容都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编辑的审查;后来,新增内容需要通过一个分级体系;到现在,被维基管理员删除的内容可能比新增的还多。 Chi还注意到维基条款也升级了:如果你坚持要发表自己增加的内容,在与管理员理论时,你得学会在极其繁琐的条款里引用正确的一条。这些变化,都让新用户感觉到一种并不友好的氛围。Chi说,人们开始想,“我凭什么要给你卖力?”--然后突然的,就像没了食物的兔子,维基的人数停止了增长。

基金会在这些问题上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他们改进了网站早期难以操作的编辑界面。然而在吸引更广泛的成员这种更为重要的问题上,他们却没有详细的计划,而仅仅只是一个目标。Gardner说,“大多数维基人都是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一般都是大学毕业,他们的很多人头脑聪明、知识丰富、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在把自己的知识发表出来。”她说,这些人对维基而言是无价的,但是同时,维基也忽略了很多人的声音。如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女性群体;还有一些人,他们在某些偏僻的领域里是专家。

“我们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Gardner说,“大家都能看到,维基已经很不错了。它成功了。但是我们要挑战的是,建立一个更丰富,更广泛,面向更多文化背景的人群的维基。要增强它内在的底蕴。”

在维基出现之前,没人能想象得到,依靠一群互不相识的人,能够共同建造出如此巨大价值的网络产物。我们是否能想象,这一切又会因如今所遇的难题而烟消云散呢?Chi说,“有人在博客中称,哦也,维基5年内将会消失。——我觉得太夸张了点。从我们的数据看,1015年倒有可能。”

10年对互联网来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比维基存在的时间还要长。基金会主席Michael Snow说,他对维基的将来有“足够的自信”。它仍然是一项宝贵的资源。是一份向对有人免费的刊物。是一个曾被誉为革命性突破的网络协作模式的典范。维基的问题也表现出了Web 2.0的局限性——当一个理想的社区发展得过大时,功能将开始紊乱。就如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一样。

添加评论

译言联合3G门户推出无线官网,手机看译言,登录wap.yeeyan.com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